【研-学】小学数学课堂中表现性学习任务及其量规的设计与实践

2024-04-11  兰州大学附属学校

       新课程改革指向素养导向,从过去只关注学生做题,转到对学生做事能力和做人品质的培养,这意味着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综合性和系统化改革。也就是要求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发现、探索、分享、交流、归纳的过程中,真正实现素养的提升。而达成这样目标的关键,一是依据教学内容设计科学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完成;二是教师应该依据所设计的“任务”,提前预设出与之匹配的能够评价、诊断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量规。基于此,兰大附校全体数学老师参加了北师大教育集团组织的“表现性评价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线上专题研讨活动。

       

       首先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庆阳附属学校的王明娇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城阳附属学校的范丽娟老师分别从教材分析、课标分析、设计理念、学情分析、课时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图形的运动——旋转》和《平行四边形》两节课进行了说课展示。两位老师的说课都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对“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进行了详细阐述。

       其次刘晓婷教授分别对两位老师的说课进行点评。她指出单课时教学设计要从单元整体的角度进行设计,从单元设计的思想构建单课时的教学过程。以《图形的运动——旋转》为例提出:单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根据课标和教参中的分析进行梳理;表现性任务的设计和量规的制作要根据量规的作用(辅助教学,协调教学和评估,促进学习),以及制定量规的目的是什么,怎么使用量规,指向的是本单元的哪个重要方面这三个问题进行设计,强调量规应当围绕单元(主题)的最关键方面,好的量规并不笼统地束缚或扼杀学生地创造力。以《平行四边形》为例提出在进行概念教学时要注重变式分析,要抓住概念的本质和特征。在数学教学中嵌入课堂的表现性评价,即课前确定目标,课中设计评价任务,制定评分规则,课后实施评价,不仅能测评学生不断达成标准的进阶过程,而且可以将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与评价实践连接起来,还能帮助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机会最大化,从而改善教与学。

       通过今天的研讨学习,不仅能增强老师们对表现性评价的认识,也为未来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